创造灵光:机械化时代的李威之手 文\姚蓓玫 返回
创造灵光:机械化时代的李威之手
姚蓓玫
色彩、层次、传统、真实……在这个日益走向数码,走向更亮更快的社会中,艺术家之手的作用是什么?在中国女性艺术家李威的布面新作上,颜料与擦除的痕迹层层叠叠,视觉上充满挑战感官的色调和圆点形式,观念上连结了传统和此时此刻之感。而她独一无二繁复的创作过程中不乏艺术家之手的痕迹。李威的新作不仅表达了艺术家自身的感知,还复原了一种真实。
内在于一切艺术作品的是某种再现形式,无论那种再现是一幅肖像、一个物件,还是一个想法,它都是原像(original)的复制。李威最新的两个系列分别描绘了柳树留在红色宫墙上的阴影和摇曳的竹丛,而她的画对这些对象进行了双重分离。这些画是纯手工的布面绘画,然而画面又来自于艺术类型中最为机械的摄影。在中国文化中,这些植物通常是传统诗歌和水墨画的主题。因此,它们的当代呈现(presence)总是与过往的再现(representation)息息相关。李威拍下这些场景的照片,再用数码技术放大到每颗像素都可见,最后将这处理后的图片转化为画布上的层层颜料。她将其视角经过那被数码浸透的当下的过滤,从转化到进化,并创造出一种强烈的真实感,与传统,与一种独立于原像的社会紧密联系起来。
李威新作是其独特的创作过程的展现。在一个批量生产和机械化的世界,她的作品效仿了数码处理的图像,并以像素点解构了图像的自然状态,其达到的独一无二的效果又不破坏原像。通过专注于作品创作的繁复的手工特质,我们可以联想到从前艺术家之手与其所代表的遗产、传统与实践。耐心将无数层颜料覆盖画布,色调从珊瑚色到泥土色自由变化,大胆而强烈的色彩条和细微的圆点交相辉映,无论从远处看还是特写都充满梯度。作品形式上错综复杂,而主题意象却简单熟悉。
李威充分解构了作品中的意象,并非通过图像碎片化,而是将原本的界限瓦解了并开辟新的视角以及视觉呈现方式。她的作品有一种动态的,有机的特质,视观看的距离而定,画作为解读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我们的视线从圆点上移动时画面仿佛从个体形态转变为色彩的聚集,再转变为可辨认的形式。通过解构并重组成一个新的再现方式,李威作品中那独特的美学的确是依附于当代的视觉角度。随着以像素为单位的屏幕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李威的绘画也突出了这种当代观看模式,然而她笔下的意象却无疑是在传统范畴内,尽管它们事实上连接了传统和当代。李威作品的核心在于对当代视角的疑问以及它在真实和灵光中的地位。
李威作品中那种历经时间磨练却不随时间改变的特点来自于她每件作品背后的技术过程,那是她独创的方法,每一幅作品上有超过二十层打底与上色。繁复,耗费时间,却带有禅修意味。她所采用的媒介中有一种过去和现在共存与碰撞的意义,由于她常用中国传统颜料,同时她也使用被视作为更加现代,更加西方的丙烯来作画,李威在作品中注重对于材料的探索,结合不同材料的特质来给予作品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在其《听雪》系列中结合了墨与绢,这两种中国传统媒材精致与流动的特性给予了画作典雅、柔和的表现。李威说:“我是吸取了中国画里工笔重彩的绘画经验和规律。一遍一遍颜色的罩染分染的方法,比之一次性调好颜色直接涂上去的方法,画面效果来得更厚重、丰富、沉稳,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常识,只是需要有耐心有预判。”每一幅李威的作品都经过繁重的上色过程:打底四层,上面再覆盖约十一层,有的总共超过二十层。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肌理和色调,同时也在作品的整体叙事中累积着时间与空间上的特质。如此,得以见证时间的出席与经过,连结着内部与外部的历史,这就是创造灵光的根源。
李威工作、生活于北京,她的工作室被画作挤满,有些被摆放在墙边,有些架在画架上,还有些被随意地摆放在中间或是角落中。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在郊区和城中心之间,在她的植物和鱼之间,在画作包围之中,我们依旧可以感到充实和秩序。染一层红色,再一层不同的红。勾一层圈点。又一层。这其中充满了秩序、精确和方法,还有不经意间深陷其中的劳动。精致的画笔,细小,微妙而充满决心的笔触。李威在过去几年中探索了像素点和视角技巧,而她的新作系列,诸如《萍聚》、《京宫之鸟》、《宫墙柳》、《萧萧竹》等都使用了不同的方法和意象,而这些方法和意象在传统国画中是非常常见的。这些系列从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李威的个人思考。 “我一直以来的创作作品都是围绕着自然、山水、草木等表达的,这应该是我个人挥之不去的情节吧,一直兴味盎然,因为我觉得大自然太丰富了,我能够从中不断地得到养分和启发。描绘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它可深可浅,它与世间的一切都有关系 ,它是活的,在它身上我能体会到生老病死、历史沧桑、人情冷暖...”
李威将她的作品与自然的壮观及她的国画前辈联系起来,用仪式化的方式重构出一种灵光,不仅通过她繁复的创作手法,也通过将这些当代作品转化语境,置于关乎传统领域中真实表达的持续的时间线上。“我喜欢中国传统的很多东西,不只是绘画。我觉得对它们的了解是需要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需要慢慢熏染的,而且需要有别的门类帮助更加多面的了解,然后回味、琢磨、消化,然后也许才能够往前迈一小步。”她的作品中具有强烈的决心、时间感,以及稳固性,一种并非从转瞬即逝的欲望或时尚中产生的变化特质。这些绘画中还从传统文人画中继承了一种浪漫化的语言,以及对呈现自然的完美追求,面对不羁,不可预测的自然时保持和平,宁静。李威的绘画创造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文人之性,没有任何机器可以取代。
漫长的过程,丰富的步骤,有条的组织……我们可能认为李威是一个古板的技术狂艺术家,但是当你看到她作品时会发现其实不然。细致周到、有力量,充满了对艺术传统、传统传承的关怀,同时又不失当代知觉,这些层次不仅体现在看得见的肌理与颜料中,也体现在微妙的情感中。冷静、平和、人性,这些都与她作品艰巨的创作过程截然相反。在李威的新作中有一种二元性:在创作方法的解释层面,她丝毫不妥协,而在视觉呈现上,她又是如此细腻而流畅,根本想不到背后的过程是如此单调。正如李威自己对于作品的评价,它们“简单而复杂”,她的绘画郑重,有序,充满深意。这是一种不可言喻的力量之所在,这种力量围绕着传承与此刻、本我与表象,这就是真艺术的灵光,艺术家之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