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的文字介绍 返回

视频2 《李威的宫墙柳》(1分49秒)

这是《宫墙柳》系列的作品,这个名字来源于一首诗(陆游的《钗头凤》满城春色宫墙柳)。都是平面作品,我加了一点环境声音。六百多年的皇宫围墙与百年的柳树加上画外百年的护城河不仅仅是一个固定的历史搭配,而且它们在一起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风霜雪雨,它们一起见证了无数的悲欢离合,一起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沧桑,面对曾经发生的一切甚至今天正在发生的一切,它们都保持缄默不语,默默地包容着所有。

如果大家对北京有些了解,都知道北京的故宫的围墙就是红色,而宫墙边上是一圈护城河,护城河边高耸的围墙下种的就是柳树。

所以,大家能听到水声风声雨声雷声还有夏天晴天时的知了声鸟叫声。

《宫墙柳》系列的作品是用柳树的影子映在宫墙上的画面效果来表达的。

最后这张就是真实的老宫墙的一角。

视频3 《李威的千重绿》(1分55秒)

这个系列的作品正好与刚才的《宫墙柳》形成了一对互补色,以竹子系列的作品为主,有幽深的竹林,画面中是竹林与青苔,这些来自大自然的颜色太丰富太微妙,所以我给这几幅起名叫《千重(chong)绿》。也有影影绰绰的竹影映在斑驳的墙面上。这种围墙也有其一定的时代特征,在中国80’S很多楼房里面的围墙都是刷了绿油漆,现在很少有了。这种类型的作品我起名叫《萧萧竹》,萧萧是形容风吹竹叶发出沙沙的声音,画面中有竹影,名字中有声音,而真正的主角竹子却在画外。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是它似乎就在离我们的不远处

最后这幅我叫它《萍聚》,浮萍通常让人觉得有无根随波飘零的寓意,但是今天的你我不就正像这浮萍吗,短暂的相聚,有缘相聚,我认为只要相聚就是好的。

视频4 《李威的光.荫》 (40秒)(另外三件作品)

这幅画中的海的部分是用颜色染出,而大面积的天空是用刀刮出来的。稍后的视频中有介绍整幅作品的绘制过程,其中有刀刮的部分,大家可以看到是如何完成的。

视频5 《展览现场》(2分52秒)

这是两个个展的展场效果。

第一个是8月份在北京展出的,我这次展出的作品大部分都是树木风景,那么秋风起了,枝叶随风摇了摇,为了强调动感,所以我起了《秋风起,木叶摇》这个名字。

接下来这个是在上海画廊展出的,因为老板分别是西班牙人和法国人,策展人是加拿大人,所以我们商量,我和策展人分别用自己母语为展览起名字,不用相互翻译,我们分别从自己对作品理解的角度来起名字和写文章。所以这个展览有一个中文名字,一个英文名字,各有各的表达。

视频7 《工作室》(49秒)

这是前段时间 在准备个展作品的过程中,这是我先生,他来北京看我时,正在帮我做底。这批作品我主要用的是中国画颜料也就是矿物质颜料以及少量的丙烯。这批作品的绘制我主要借鉴了中国工笔重彩画的绘制规律以及对颜色材料运用的规律。这就是刀刮时用的刀片。

视频8 (11分48秒)(《啼鸣3》作品的绘制过程)

《啼鸣》作品整个绘制过程的演示。

先做底,

加茶叶水(红茶),在工笔重彩画中,茶叶水也是一道颜色,它可以使画面去火去燥,也可以有做旧的效果,我这里用茶叶水,相当于在作底时顺便做了一个底色。调和好,开始刷底,这样反复刷总共需要刷11遍,每刷一遍都要砂纸打磨,只有达到这样的遍数才能有类似墙体的效果,也就是粉质亚光的墙体效果,这是我做这批画所要追求的画面质感。

底子做好,把打印好的稿子铺上复写纸,稿子没有图像,全部都是点的阵列。

开始勾稿子,勾这些点。

开始用调好的颜色染这些点。每一遍颜色都不同,层层覆盖。这是我寻找到的一种适合我的作画方式,即慢慢地一点一点累积,通过大量的劳动最终才能呈现效果,给自己一个惊喜的这样的作画方式。

继续染,

在重彩中这叫罩染和分染。一点一点染的画面效果比一次性调好颜色直接涂上去的方法要更加厚重丰富沉稳,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常识,只是需要有耐心、有预判,需要花功夫。

这里用了石绿的颜色,是矿物颜色,质地比较粉,见水容易被洗掉,所以要刷一遍明胶,明胶是在动物身上提取的,也叫骨胶,传统中国画用明胶这个材料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这里加了一些茶叶水,算是在刷胶的同时又罩染了一遍颜色。刷胶后,前面染的颜色就被保护在里面,形成一个保护膜。然后等干后,再继续覆盖颜色。

这个染的是三绿,同样也需要刷明胶保护。

打磨,再刷胶。

用清水把留出来的部分沾湿,画面比较软,容易刮。并不需要全部刮干净,留出斑驳的痕迹。之前看的海的那幅作品,大面积的天空就是这样刮出来的。然后再打磨,再刷胶和茶叶水。

接下来是先在电脑中做正稿,并且设置好缩小和放大的尺寸,然后到打印店打出小图再扫描喷绘,喷出我需要的稿子。这个过程比较繁复,要精确计算各种数据。

勾正稿。

染正稿

最后签名

视频17 《李威的钢筋水泥》

 

 关于线条作品:

在绘画语言方面,这是我对线条语言表现力的探索。用的是中国传统线描中对戒尺的使用而演变过来的线条,在材料方面用的是传统的手工宣纸和木炭,力求制造一个全新的画面效果。尽可能把语言运用到最单纯!这是我在进行创作时的初衷。因此,这也是我选择全部运用直线的原因之一。无须渲染,只有白描。白描也一样可以让观众看到血色。

画面中满纸散乱的碳粉正配合了北京热火朝天建设中所扬起的灰尘,营造了一个虽然没有描绘人,但却有生命所留下的痕迹的“尘世”气氛。这里是许许多多人的梦想,随着梦想来了由建设所掀起的滚滚红尘中。这里没有像灯光一样令人晃眼的金钱,也没有像金银一样令人迷醉的灯光,没有各式各样的富丽堂皇,没有极度的开心或失落,有的是一个城市克隆着另一个城市,一个楼房克隆着另一个楼房,一根又一根毫无感情又毫无变化的且直且黑的线条所组成的都市生活的角角落落,线条的冷酷近似无情。它没有颜色,但它的种种色彩由你去尽情想象。

 

《新竹》在材料的运用上有所变化:即传统的手工宣纸,油和兰印纸。力求制造一个全新的画面效果,油和兰印纸的结合产生的颜色变化,即旧旧的半透明的底色,线条微微的绿色。这恰好配合了,我冬天画好的还是蓝色的竹叶,等到几个月后,应是绿肥红瘦的时候,我的竹叶也有了新绿。

视频18 (1分12秒)《李威的听雪》

现在已经是冬天了,最后请大家再欣赏一下我另外一个系列的作品《听雪》,这是水墨画在绢上的。

我一直以来的创作作品都是围绕着自然、山水、草木等表达的。这应该是我一个挥之不去的情节。因为我觉得大自然太丰富了,我能够从中不断地得到养分和启发。描绘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它可深可浅,它与世间的一切都有关系,它是活的,在它身上我能体会到生老病死、历史沧桑、人情冷暖。